桌球膠皮主要由膠面以及海綿組成,其中與海綿一體成形的稱為套膠,而沒有與海綿搭配只有單純膠面的稱為單膠。

依照膠面的性質,國際桌球聯盟將其分成反膠(IN)、正膠(OUT)、長膠(LONG)、防弧膠(ANTI)四種。

反膠與防弧膠是膠粒面朝內,通稱為平面膠皮,但這兩種膠皮的特性完全不一樣,這點稍後說明。

而正膠與長膠由於膠粒面朝外,因此又稱為顆粒膠,其中正膠還可因膠皮的硫化程度不同分為正膠以及生膠兩種。

 

以下首先從平面膠皮說起

 

A 反膠(IN)

 

一般俗稱的平面膠皮,可以分為黏性跟澀性兩種

 

黏性膠皮:很多中國大陸製膠皮通常為黏性皮,此種皮磨擦力強,球在球皮上停留時間久,可以主動以薄磨擦製造強力旋轉,但出球較慢。

黏性膠皮製造旋轉的方式通常是依照表面膠皮的黏性,因此多以高硬度的海綿主要作為支撐,以彌補表面黏性所損失的速度及能量耗損

 

 

澀性膠皮:日本德國製膠皮通常為澀性膠皮,特點為表面較光滑(不同於ANTI 那種幾乎沒摩擦的感覺)摸起來乾澀,此種膠皮的摩擦力較不如黏性皮,但是出球較快,球在球皮上停留時間較短,通常有較高速度與反彈力,製造旋轉方式主要是經由將球咬進海綿,再利用上膠的扯動性跟張力發力製造旋轉。 澀性膠皮要製造旋轉必須靠上膠連同海綿的型變而產生,故一般澀性膠皮搭配的海綿硬度通常小於黏性膠皮的海綿,以免過彈作用時間短而失去控制。

 

相較於顆粒膠皮,反膠在製造旋轉與主動攻擊性能方面強,攻守轉換靈活,容錯性高,因此世界主流的攻擊型桌球選手多使用之。

 

B 防弧膠(ANTI)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抵消來球旋轉的膠皮。此類膠皮的表面看似與反膠 無異,但是觸摸起來幾乎是完全光滑的,容易跟一般的平面膠搞混,比賽中的判別方式為先檢查其拍皮是否有ANTI 字樣,若沒有的話必須觸摸膠皮是否非常光滑無摩擦力(注意很多休閒拍、爛拍的膠皮跟此類膠皮一樣,都是缺乏彈性與摩擦力,必須視為此類)。此類膠皮特性為不吃旋轉,且洩力能力強,控制性為所有膠皮種類中最好,但變化飄忽性不如顆粒,出球速度與主動製造旋轉能力不如平面反膠,大多為練習或是於比賽中混淆對手用,正式比賽非常少見到。防弧膠的特性會因為搭配的海綿種類不同(彈性或卸力海綿)而表現出不同的性能

 

再來,介紹一下顆粒膠皮。目前ITTF區分正膠與長膠的標準為:長膠的膠粒高度與半徑的比值在0.9-1.1間,小於0.9為正膠,大於1.1不合規。

 

C 正膠(OUT)

 

依據膠粒製程硫化程度不同,還可分為正膠與生膠兩種:

 

正膠:球皮硫化程度高的稱之,通常相較於生膠具較高摩擦力且較不透明,此種球皮在擊球時,相較於反膠較低表面摩擦係數的顆粒會將來球的旋轉消除,造成回擊的球旋轉變弱甚至不帶旋轉。彈擊與扣殺時會有使球略帶下沉的效果,且速度快, 突發性強,但是相對於反膠主動製造旋轉的能力較弱,且對使用者的發力以及技術要求較高。此種膠皮較適合多用於打快攻/扣殺球的選手。

 

生膠:硫化程度較低,膠粒相對於正膠來說較軟,回球變化與飄忽性較大,抗旋轉能力也比正膠要好,彈性通常也較正膠大,膠粒也較透明。由於膠粒軟也可能產生如長膠般的反旋轉,回球較下沉但容錯性較低,此類膠皮為偏重變化的快攻型選手使用居多。

 

D 長膠(LONG)

 

所有膠皮中變化最大的一型。與短顆粒膠皮相比,膠皮上的顆粒長度較長,且容易傾倒(比賽時要區分長短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摸膠皮,只要有明顯的倒伏感十之八九就是長顆),因此當以長顆回擊來球時,在球碰到膠皮瞬間皮上的顆粒會倒伏,同時抵消部分旋轉,而在顆粒復原時,會給球反方向的作用力,造成回球的旋轉改變,即俗稱的下旋變上旋, 上旋變下旋的感覺,且軌跡飄忽不定如棒球的蝴蝶球。若不熟悉長顆粒的特性,在比賽中容易遭受洗禮,但是長顆實際上其必須依賴對方的旋轉才能有效將來球做出變化,主動製造旋轉的能力是很差的,而且球速慢,控制上容錯性低,是個雙面刃膠皮。一般來說多為削球選手搭配以達到球拍兩種膠皮不同旋轉的屬性變化,或是進台攻防變化型選手使用。

 

最後,補充一下ITTF對膠皮的限制:

 

(I)通用限制

1.兩面膠皮必須一紅一黑(異色)
2.膠皮含海綿總厚度<4mm
3.膠皮表面不可經過二次加工(物理/化學)處理
4.黏貼的膠皮必須是整塊且為厚度均勻的整體
 
(II)顆粒限制
1.顆粒單膠(無海綿)厚度<2.0mm
2.顆粒必須平均分布於表面
3.顆粒密度為10~30/cm2
4.長顆粒的顆粒高度/顆粒寬度必須在0.9~1.1之間
5.顆粒表面靜摩擦力>50m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one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