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膠自從60年代偶然被發線並發揚光大以來,其反常的物理特性一直受各級球員青睞,由於他的怪異特性常被不熟悉其特性的球員視為邪魔歪道,國際乒聯(ITTF)也針對其特性屢次做打壓,直到目前為止和規的顆粒性能都大同小異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目前各廠商已經研發許多怪招來讓顆粒變更怪,至於其發展歷史以及效果為何,將由下文敘述:

 

1.形狀怪異時期:此時正逢長膠剛發揚光大,ITTF還未對長膠做出任何限制時,各種千奇百怪的長顆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長膠膠粒越長,粒徑越大,韌性越差(容易軟倒)者,怪異度跟反旋轉越大"因此當初出現了著名的永字639A型香菇顆粒,其形狀為倒梯形,下面軟上面粗的特性使得顆粒容易軟倒變形,但顆粒因為大所以怪異跟攻擊性都很強,因此ITTF以為了比賽公平性為由限制了長顆只能圓柱形,且高度與半徑比在0.9-1.1間,這一禁令一出立即將眾多顆粒掃地出門,市售長膠怪異度大減。

 

2.微摩擦長膠

既然顆粒的形狀受到限制,則聰明的德國膠皮製造商Dr Neubauer博士研發出低摩擦性的顆粒-Super Block,其外觀與做工完全合乎當時ITTF標準,但特異的是用了神奇的配方減低了顆粒表面的摩擦係數,使得顆粒更不容易受到來球的旋轉影響,並反旋轉特性提升,這張怪顆粒出廠後立刻受到熱烈歡迎,並讓很多選手造成了不少麻煩,於是萬惡的ITTF2008年頒布了長顆表面摩擦係數必須>0.5的規定,這一規定無疑是對長顆使用者致命的一擊!

 

3.固化長膠時期

經過(1)(2)的限定後,除了朱世赫等少數削球為主打法,國際比賽使用長膠的選手幾乎絕跡,但在業餘界,除非非常大的比賽否則膠皮磨擦力的測定儀器昂貴又繁複,因此中國大陸一些著名長膠愛好者以及廠商又想出了一招-固化顆粒來因應業餘的愛好者。固化顆粒最早期將顆粒用浸泡特殊液體的方式達到膨脹的效果,增加粒徑的同時又削弱表面的摩擦力,達到讓長顆粒怪異的特性,最有名的產品就是俗稱"怪膠黃"的長顆(388D-1變種)後來科技進步,現在已經有如照射紫外光的方式讓長膠表面特性發生改變,粒徑頂端固化後攻擊威力也大幅提升,同時又不會出油、反光等讓對手容易看破手腳,只要控制得宜,比賽幾乎不會被抓,因為大部分沒有測摩擦係數的儀器,另外ITTF雖禁止二次加工,但目前廠商已經能夠做出一次成型的固化顆粒,因此比賽也常發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尷尬場面。

 

PS:固化顆粒只要未達到摩擦係數、粒徑密度限制、形狀限制等都為違規顆粒

 

4.民間的怪異手法

固化長膠的發明固然為很多長膠球友打開一扇窗,但是仍有不少球友不想使用違規顆粒,因此在民間有流傳著某些手法讓顆粒變怪,一種方式為中空黏貼(此舉也是犯規)上膠水時只把顆粒邊緣上膠,中間部分不上膠,擊球時上膠跟非上膠處物理特性不同來製造出反差,另外還有聽說過在球拍與膠皮中間塞衛生紙的,只能說這些手法來達到怪異性的爭議層出不窮。

 

結語:如何分辨長顆的合規性

 

1.長度:超過2.0mm(含底皮)的都有問題,至於2.0mm多長?大概跟你正手平面海綿的高度差不多,可以以此為基準

 

2.太大顆(明顯不合格,同時也不符合顆粒密度規範,見5)

 

3.用摸的,如果表面異常光滑或有扎手感,通常都是固化過的,摸的也可以順便檢測出對方是否中空黏貼或是其他手法

 

4.會發白、出油、反光的通常都有問題

 

5.太密或太稀疏的都有問題。ITTF規定顆粒的密度落於每平方公分10-30顆之間,如果太多或太少都會違反規定

 

比賽時務必要確認好對方的膠皮特性,不然怎麼死的自己都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one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