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發表過一篇關於膠粒幾何形狀對於平面球性的影響,這次由於有球友討論,因此再以Nittaku Fastarc 系列為例探討之:

PGCS.png

圖片來源為Nittaku 官網

1.顆粒大小:顆粒大小對於球性的反饋是最直接的,顆粒越大,對來球旋轉的敏銳性越差,因為膠粒不容易扯動變形,因此相較於G-1來說,P-1與S-1不容易吃轉,但相對的製造旋轉能力(G1,C1)>(P1,S1)

2.顆粒間距(密度):這點對於旋轉的製造比較相關,由於受到來球時膠粒會倒伏塌陷,此時若粒間距較小,顆粒受壓倒伏時扯動空間小,外加在同一面積下,顆粒佔的比例較高,整體支撐就大,容易包住球,由圖所示,粒間距大小為(G1,C1)<P1<S1,所以製造旋轉能力,(G1,C1)>P1>S1

3.顆粒高度:膠粒越高,來球擠壓顆粒時反發力會比較大,同時造成較好的彈性,相較之下顆粒高度小反發力小,持球性能較好,這裡四種膠面高度一樣,不分勝負。

4.海綿硬度:海綿硬度方面,端看使用者發力的程度而定,通常硬海綿形變小,但回彈蓄能質量大,因此在能夠發力打透的前提下,硬海綿能製造的旋轉能力與質量更高,而軟海綿吃球較深,控制力較佳,但也較有天花板,能製造的質量與旋轉遜於硬海綿。故單以海綿來說,製造旋轉能力(P1,G1)>(C1,S1)。實際上,單純以硬度來比較性能是不太足夠的,還要以海綿的密度綜合評估(如傳統VS蛋糕VS高硬度中國海棉)等屬性會更加準確,但本例四種膠皮都是蛋糕海綿,屬性類似。

 

總和以上四點,膠面對旋轉的影響較大,而海綿對速度的影響較大,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如下:

對於較不易打透膠皮的初學者而言,旋轉製造能力C1>=G1>P1>=S1 ,球速S1>C1>=P1=G1

對於可以打透膠皮的進階者而言,旋轉製造能力G1>P1=C1>S1,球速G1>=P1>S1>C1

比照一下下圖官方的數據:

PCGSN.png

可以發現大部分的趨勢與預測相符,但由於弧線彈道與屬性都是機械測定,因此官方數據以不發力擊球/被動擋球狀況會較為準確,這也是分析上理論數據與實戰會造成的誤差。但對於適應戰型,S1偏快攻皮,G1偏弧快皮,C1與P1是中間皮這點是相符的。

最後複習一下以幾何形貌判斷膠皮屬性的法則

(1)顆粒越大,越不易加轉與吃轉

(2)顆粒間距越大,越不易加轉吃轉

(3)顆粒高度越大,彈性越大

(4)同種屬性海綿厚度情況下,海綿越硬,球質越高,旋轉越強

(5)膠面幾何對旋轉製造影響通常較海綿明顯,而海綿對於手感跟速度的影響較大,前提是端看使用者發力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oone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